【觀點】蘇星:讓中國漆畫走向世界
發(fā)布時間:2014-12-10 16:15:39 點擊次數(shù):3721

蘇星,這位早年便投身于漆畫學習與創(chuàng)作的藝術家,其內(nèi)心很早就埋下了一顆夢想的種子——讓中國的漆畫走向世界、讓全世界都感受到漆畫的藝術魅力。今天,這個夢越做越大,有的已從夢想變成了現(xiàn)實。更令人鼓舞的是,越來越多的同好在他的影響、帶動下,也一起為這個共同的夢想而努力。
2007年,由中國美術家協(xié)會主辦的《第二屆全國漆畫作品展》在廣州舉行,蘇星的《漆言片語》參加“第二屆全國漆畫作品展”并獲優(yōu)秀作品獎;2008 年6 月,《“漆畫•嶺南”廣東2008漆畫精品展》在廣州新的文化藝術地標信義會館內(nèi)的漁歌晚唱畫廊展出,“漆畫精品專場拍賣活動”隨后舉行,蘇星的漆畫以其風格涉獵之廣、思維與觀念的跳躍之美令觀者無不驚嘆。
2009 年9 月9 日,身為嶺南漆畫協(xié)會會長的蘇星受法蘭克福美協(xié)主席門尼肯先生的邀請,嶺南漆畫首次走出國門——作為慶祝廣州——法蘭克福締結(jié)友好城市關系20 周年系列活動之一,“嶺南漆畫世界巡回展”來到美麗的德國,在法蘭克福掀起了一股不小的漆畫風……
從歐洲剛回國不久的蘇星與記者一聊起漆畫,便難掩自己的興奮之情。在他看來,漆畫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,是中華民族用色彩來審美的藝術形式,是中華民族最燦爛的文化傳統(tǒng)。漆畫的表現(xiàn)技法、表現(xiàn)形式多種多樣,在3000 多年的漆藝發(fā)展中積累了200 多種技法形式,其中部分特別適用于當代藝術表現(xiàn)。所以,漆畫是一門非常當代的藝術,同時有著深厚的歷史,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傳統(tǒng)。

令人遺憾的是,中國現(xiàn)代漆畫在發(fā)展之初就或多或少受到裝飾風格和工藝要求的制約和影響。蘇星告訴我們,中國漆畫至今還沒有與當代藝術一起成長、一起以繪畫藝術的名義接受市場的洗禮,更沒有以民族畫種的名義得到重視與提倡;國畫、油畫、水彩、版畫等各畫種的興起、壯大也對它造成嚴重沖擊……
談及漆畫創(chuàng)作,蘇星更愿意談及責任,他認為漆畫要走出工藝性的局限,要在藝術性、繪畫性方面取得突破,要區(qū)分開傳統(tǒng)漆藝和當代漆畫所從屬的不同的藝術范疇。對于中國漆畫這種起源早但發(fā)展慢的尷尬局面,蘇星比任何人都清楚,也比任何人都緊張。此前他一直往返于中越兩地,一方面是為了更好地借鑒學習,另一方面則是加強交流、與世界接軌。
在蘇星看來,漆畫通過與世界的交流,已經(jīng)顯示出無限的前景,同時給收藏界無限的機會。從2005年至今,短短幾年時間,嶺南漆畫已走出了國門,走向了世界!給漆畫家展示了廣闊的生存空間和藝術表現(xiàn)平臺,也給收藏家前景無限的藝術市場。路是無盡的,艱難險阻、歷經(jīng)磨礪是成長的考驗,也是漆畫發(fā)展的必然經(jīng)歷。

2009 年9 月9 日下午,“嶺南漆畫世界巡回展•漆亮的主題”展開幕式在法蘭克福市政廳隆重舉行,300多位德國觀眾前來捧場,法蘭克福副市長塞曼羅斯博士、法蘭克福外辦主任柯德華先生、法蘭克福美協(xié)主席門尼肯先生、法蘭克福的藝術家、收藏家等都到場來歡迎此次赴德展覽的蘇星及20位嶺南漆畫藝術家。展覽展出的的53 幅漆畫精品引起了德國觀眾與美術同行的濃厚興趣,要求現(xiàn)場解說和介紹的人絡繹不絕。法蘭克福美協(xié)主席門尼肯先生評價說,本來他以為中國的漆畫就是些花花草草,但通過觀看本次展覽,他對中國漆畫有了全新的認識。比如:蘇星的作品在抽象與具象間找到了合理的契合點,呈現(xiàn)出意象繪畫的特征,富有哲理又耐人尋味,既中國、東方,又有現(xiàn)代精神……“這些都很符合我們德國的現(xiàn)代審美習慣。”據(jù)蘇星介紹,此次漆畫展觀眾反應熱烈,不時有人問及賣價,這更加堅定了蘇星及眾多漆畫藝術家的信心——對自己的漆畫道路更有信心、對嶺南乃至中國漆畫走向世界更有信心!

從歐洲回國后的第三天,蘇星又和廣州漆畫藝委會的畫家們趕赴廈門參加第十一屆全國美展,強烈的對比讓他們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、奮斗的目標!新的構(gòu)想又在生成、新的計劃又在謀劃。在2009 年那最后幾個月和2010 年,一個又一個活動排滿他們的日程表,一浪接一浪的漆畫沖擊波接連不斷,人們又不時看到他們活躍的身影、漆畫驚艷的亮相!
也許有一天,人們談論中國漆畫就像談論歐洲油畫那樣經(jīng)典永恒、那樣令人折服!這是廣州漆畫家的夢想、蘇星他們奮斗的目標,也是中國漆畫并不遙遠的未來!
人物志